首页 》  教学科研 》  略谈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杨文健 返回上一页

略谈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杨文健

发布时间:2016-12-01

略谈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

化学组 杨文健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现象与公式定律,这令大部分学生都把注意力与技能培养放在了实验研究、公式熟记、定律运用这三大方面。实际上,随着学科的进步与培养要求的提高,在高考中,不少题目都会以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图表信息等方式呈现,而这就需要学生有优秀的信息解读能力。因此,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需要按照信息解读的过程,从多个环节入手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一、信息鉴别能力——审题立意

信息解读的第一步就是阅读信息,初次接触信息时应当做到鉴别信息,而这就有赖于学生的审题立意。比如“在含氧酸的中,有一种物质称之为原某酸,通常情况下,它具有易脱水与不稳定的特性。其与对应的含氧酸所不同的是,它的O、H原子数目的差异。比如原硅酸的化学式为H4SiO4它所对应硅酸的化学式就为H2SiO3;若原碳酸的化学式为H4CO4,则它所对应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请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以下哪一选项属于原甲酸乙酯的:A.H2C(COC2H52  B.CO(OC2H52   C.CO(OC2H52  D.(COC2H54”,在阅读这一道题目时,学生需要明确题目的意图,归纳原某酸和某酸与化学式的对应关系,即可类比出原甲酸乙酯对应的化学式,这是考查学生信息鉴别和运用类比思想的能力。审清楚题目的意图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判断题目类型与答题方向,因此,通过审题立意的方式来鉴别信息是学生掌握信息解读能力的基础步骤。除此以外,审题立意还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判断知识要点的板块归属,从而在后期的解题中能够保证思维始终处在正轨之上,这有赖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夯实。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三化学的复习时,应当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检测,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信息解读的过程中正确地鉴别信息,避免出现思维的错位或者方向的失误。

二、信息筛选能力——紧扣问题

在审题立意过后,学生基本上已经对题目以及考查内容有了较好的定位,接下来就进入到信息筛选阶段,因为任何信息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可用的,有部分是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有部分则是起到干扰混淆的作用,因此,优秀的信息解读能力离不开对信息的筛选,而这就必须通过紧扣题目来完成。例如“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黄色固体聚合硫酸铁(SPFS),它的特性是极易溶于水,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与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它的化学式可以书写为Fex(OH)y(SO4)z•nH2O。在其多个质量指标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盐基度。盐基度表示为n(OH)/3n(Fe)×100%,其中,n(Fe)、n(OH)分别表示固体聚合硫酸铁中Fe和OH的物质的量。假如取7.51 g某固体聚合硫酸铁溶解于水,向上述滤液中加入NH3•H2O,调节溶液pH=6,经过滤、洗涤、干燥得2.80 g Fe2O3固体,若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到沉淀完全,经过滤、洗涤、干燥得10.48 g白色沉淀。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固体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这一道题目的字数较多且其所包含的信息量也非常大,这对习惯了公式与定律的理科生来讲是不小的挑战。针对这种大体量信息题目,学生可以从题目入手去筛选信息。其所考查的“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是需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盐基度公式来计算,即需要知道n(Fe)与n(OH),根据2.80 g Fe2O3固体可直接得到n(Fe),n(OH)怎么获得?由题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到沉淀完全,经过滤、洗涤、干燥得10.48 g白色沉淀可得n(SO42),则n(OH)考虑利用化学式中电荷守恒关系可得,那么n(Fe)中Fe的价态是+2还是+3怎么确定呢?由“聚合硫酸铁”这一信息,判断是Fe3+,则有电荷守恒3n(Fe3+) =n(OH)+ 2n(SO42),可求出得n(OH),进而获得盐基度。由此可见,从题目入手来进行反向倒推,将有利于学生逐步筛选出有效的,可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时,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从紧扣考查的问题入手来进行信息的初次筛选。

三、信息提取能力——要点考查

这里的信息提取能力指的是抓住信息的关键点与突破口,而这就需要学生明确题目的考点所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应对信息量比较大,文字描述比较多的化学试题时,部分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容易条件反射性发憷,有时候甚至觉得一大段文字对过后也不知道如何入手解题,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个应试技巧,那就是从要点考查入手。一般来讲,高考题目的命题都是很有指向性的,即是每一道高频考点的典型考查角度是明确的,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根据这一规律,对于存在解题障碍的题目,考生可以变换思路,暂且抛开题目,从自己平常所复习到的考点入手,想想与该题目相关的常见考查角度有哪些,可以用笔在纸上简单罗列下相关知识点,比如高考中典型考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通常考查以下几个角度:是否符合科学事实、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得失守恒)、是否符合题设的用量配比要求,将典型考查的角度与题目进行逐一匹配,以此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四、信息转化能力——弃虚取实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并不能直接为学生所用,特别是一些文字材料信息,它虽然简单介绍了实验现象,但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学生通过其描述的实验现象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通过这一化学方程式来解答相关的系列问题。因此,学生在信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弃虚取实”这一基本原则。具体来讲,第一,将隐形信息转为显性信息。比如某种物质特有的属性,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某几种物质相互作用就会有特定反应,这些现象即使题目没有告知,学生也应当心中有底。第二,将间接信息转化为直接信息。第三,将陌生信息转化为熟悉信息。例如上文举例到的求盐基度的题目,“盐基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讲几乎是完全陌生的,但学生可以从题目所提供的盐基度的求法公式中判断出实际上是求Fe与OH的物质的量,所以通过后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别求出Fe与OH的物质的量。所以信息转化能力是信息解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唯有合理地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转为学生可以利用的信息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解读。

五、信息整合能力——融汇并进

信息整合能力是学生信息解读能力中的最后环节,其关键就在于将之前所筛选与提取出的,并经过转化的信息相互整合起来。一般在综合实验类题目或综合性题目中会应用得比较多,其表现形式就是一道题目中会包括至少三个小题目,每一个题目之间的关系都是递进的,即是第一个题目求解后一般可以作为求解第二个题目的已知条件,以此类推。受此影响,很多学生在求解这一类题目时,假如第一个题目遇到阻碍求解不出,就会自然地觉得后面的题目也求解不出,实际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假设法。即是通过对后续题目如第二、第三个题目所需要求解的问题或本身所承载的信息进行整合,将其与第一个题目进行融汇并进。假设需要求证的题目都是已知条件,以此来为题目的求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上一个题目即下一个问题的线索”的信息读取,学生需要在每解答完一次后都合理地进行再次整合,唯有将所有信息都融汇并进才能最终求解出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

六、信息运用能力——实题操练

俗语有云“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强调的就是实践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形象解读能力时,最为重要的,还是应当回归到信息解读的目的,那就是信息的运用,而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题操练来完成。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信息解读能力,教师在选择实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当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即是从信息量比较小,信息要点比较单一,信息形式比较直接的小题目,如选择题入手,在培养学生基本掌握信息的鉴别、筛选、提取、转化、整合能力之后,再逐渐进入到信息体量大,信息要点多且杂,信息形式比较隐晦的综合类化工流程题目或实验探究设计类题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比如关键词提醒,方向指引等,让学生逐步感知到信息解读的重要性及其对能力提升的帮助。

    信息解读能力并不是单纯地读懂信息,它还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而这就离不开学生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的驱动。一般来讲,信息只有被重新定义与认识后才能转变为阅读者所需要的关键点,在思维进程中,它需要经过“鉴别→筛选→提取→转化→整合→运用”这六个环节。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从审题立意、紧扣题目、要点明确、弃虚取实、信息交融、实题操练这六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绪梅.适应高考改革新模式 优化高三化学总复习[J].化学教学,2002.(Z1).

[2]王青岗.活化思维 培养能力——谈高三化学复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