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感怀(校友抒情篇) 》  永不磨灭的记忆 返回上一页

永不磨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02-20

永不磨灭的记忆

王俊新

流去的是漫漫岁月

留下的是久久真情

      我离开母校江苏省海门中学快六十年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但当时学校的一草一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成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1950年至1953年,我在海门中学读初中。那时,海中已享誉全县,考取海中是很不容易的,那年我们乡下方圆几里之内,只有我这个家中最贫困的穷孩子考取了海门中学,我成了深受乡亲们羡慕和高看几分的孩子,深感光荣和自豪,不少邻居纷纷向我祝贺,开学那天,有些邻居还送我到村口,向我投下赞许和期望的目光。

    那时学校的办学方针非常明确,既重视学生的成绩,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育,尤其注重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和培养。我入校后,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一路领先,引起学校老师们的关注。由于家里太穷,穿着十分破旧,学校通过调查,免除了我的学杂费,每年还特例替我做两套夏季服装和一套御寒棉衣。学校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沈斌老师经常把我喊到他办公室谆谆嘱咐,鼓励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进步进步再进步。党支部还吸收我听党课,列席党支部会议。后来又把我从乙班调  到甲班担任团支部书记,并当选校团总支委员和县学联执委。团总支书记俞茂林老师,既教政治课,又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得特别紧,每周一碰头,及时了解分析学生思想,不断为我们指明工作方向,教给工作方法,是我政治上的引路人。当时,学校政治氛围很浓,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思想工作深入细致,班级团支部工作很活跃,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谈思想,比进步,团员与非团员之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之间,结对互助,一帮一,一对红,每天晚饭后到晚自习前,许多同学在校园内、在马路上散步谈心,感情纯洁深厚。当时,我除了学习,社会活动较多,社会工作很忙,课余时间大多用在学生工作上。通过三年的实际锻炼,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与日俱增。所以,当我离开母校跨入海军炮校的第一天就被宣布担任学员区队长,第二年就入了党,这与海中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我几乎一辈子都在政治工作岗位上,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这也离不开在母校的奠基和受到的培养锻炼。

1953年夏天,我初中毕业,继续报考海门中学高中。那年,海中第一次高中招考时,全县有二千多人报考,但只录取56人,我被录取了,全家都很高兴。正在这时,海军炮校从山东烟台来南通招收学员,我毅然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报名参军。那时,“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是深入人心的信念,第一批考取高中的十几名海中男同学都报名参了军。这是学校平时思想教育的丰硕成果。临行前,我父亲从乡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为我送行,我们在校园内走着谈着,陈象新校长路过我们身旁,发现我和一个脚穿草鞋、头戴草帽、卷着裤腿的农民在一起,就主动过来打招呼。我把父亲介绍给了陈校长。陈校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宿舍(兼办公室),忙着倒水沏茶,向我父亲介绍我在学校的表现,夸奖我父亲在艰难困苦中培养了一个好孩子。谈得很久很久,当我父亲起身告辞时,陈校长拉着我父亲的手不让走,并吩咐厨房烧了几个菜端到他宿舍,要我一起陪父亲吃顿晚饭,也算为我送行,我的感激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呀!晚饭后,陈校长劝我父亲晚上不走,和他住一个晚上,再好好聊聊,并亲自去厨房为我父亲端来一盆洗脚水,要我父亲好好泡泡脚。当时,我父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一边洗脚,一边流着眼泪。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这种礼遇。当天晚.上,陈校长和我父亲同床而眠,促膝谈心到深夜。第二天,我父亲离校时,陈校长还送他到校门口。我父亲千恩万谢告别后,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共产党好,陈校长好,你要听党的话,做陈校长那样的人!

后来,我每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父亲第一件事就让我去看望陈校长。现在想起这些事,还让我百感交集。是呀,陈校长是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校长,是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毫无架子,与普通农民同床共眠,促膝谈心,这是何等高尚的风范?!他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做着共产党员也不一定都能做到的事,这又是何等样人呀?作为他的学生,我深深懂得:他当时虽不是党员,但他心中有党,真心向党,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党的使命,把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传递给人民群众,真是红心虔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我们党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一心向党的知识分子,才能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同时,我还深为感叹的是陈校长虽然不是劳动人民出身,但他自觉关心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心连心,心贴心,是多么难能可贵呀。现在讲“三个代表”,其实,六十年前,我们的陈象新校长就紧跟共产党做三个代表的自觉践行者,但他没有讲在嘴上,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在行动。

    厚德载物的母校,留给我的记忆实在很多很深,它伴我迈过—个个坎儿,伴我走向一次次成功。是的,母校的昨天,让我永不忘怀;母校的今天,更让我倍感自豪。在欢庆海中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深深祝愿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再接再厉,再展宏图,再创辉煌,再立新功。

    (作者系海门德胜人,19346月生,19537月毕业于初三甲班,曾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部务委员兼市县干部处处长、部务委员兼机关党委书记。班主任:单志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