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

发布时间:2019-02-20

情谊

吴宏娟

在我的生活中,老师之恩、同学之谊、家庭之情是永远温暖的记忆。

我的生活中老师之思深深影响了我。

我的小学老师顾亚男。我父亲从海门中学考入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由于工作忙,在我出生后7个月,父母便将我送回海门的祖父母家中抚养。他们的这一决定,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我祖父母是朴实的裁缝,每天起早贪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哺育着我。由于家中没人带孩子,我提前进了幼儿园接着上了小学。平时我们在联合食堂吃饭,寒暑假我在家用煤炉做饭等祖父母下班。平民家庭的背景,经济条件的困难,使我从小自卑封闭,整日沉默寡言。直到小学三年级,我遇到了新来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顾亚男,她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用赏识的眼光看我的人。从此,我的学习进步很快,作文也经常作为范文,进入学校的宣传橱窗。

我的初中老师施福涛。小学毕业.我进了海门中学初一(3)班学习,尽管初中只有两年,但那是我学习阶段最难忘也是最愉快的两年。施老师刚从海门师范毕业,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他对工作的敬业、对学生的关心和精彩的数学授课,使我受益匪浅。我当时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绰号“小绵羊”,除了学习认真外,也热心社会活动,深得老师喜欢。我当时担任班文艺委员,白天除了上课,业余时间要学工学农,晚上还要学理沦,排文艺节目。那时尽管比较辛苦,但没有学习的压力,又培养了工作能力,非常开心。

我的高中老师张育贤。海门中学高中分班,我是糊里糊涂考进了当时为同学们所羡慕的理科快班高二(3)班,班上高手如林,张老师那威严的目光很少能光顾到我。那是比较难熬的一年,面对众多强手,自卑感又一次困扰着我。每天一大早到校眼前总是满黑板的题目,还没等我把题目抄完。老师就开始上课,有些同学已在复习资料(“家庭有背景”的同学才能搞到)上把题目做完了,而我总是慢半拍。我只好找好朋友陈卫琴借用她的复习资料,我们经常在我家一起复习,有时晚了她就留宿在我家。高考那年的春节我病了,发高热,在家躺了几天竟然不想上学了(那年春节没放假),病愈后我还在家息着。张老师觉得我不可能病那么长时问,特派俞惠玲前来探望,我深受感动,第二天就重返课堂。要是没有张老师对我的关心,也许我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老师之恩使我终生受益。

我的生活中同学之谊时常帮助着我。

在海门初中班上,我是文艺委员,那时文艺活动相当多,每当工作遇到困难时,班长陈光和顾小虎、杨燕、殷艳、任志伟等总是会尽力支持我;在海中高一(4)班,那时学校组织歌咏比赛,作为团支部书记的我和朱宏、黄勇等总是积极准备,不甘心落后于其他班级;高考前,是王斌同学的父亲(为人民服务的派出所长)帮我把户口从盐城转来海门,使我得以在海门和高二(3)的同学同堂考试;在大学,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殷艳、王斌等总会热心照顾我;在海门工作时,许多高二(3)班的同学经常快乐相聚;到南通学习进修时,我时常找季松兰、张玲购物、溜冰、聚餐(好像有时还有张月生);在南京,我与俞惠玲、蔡晶经常商讨教育女儿的大计,我请陈伟办理南京大学的游泳卡,我托严佩菊购买非常紧张的火车票,我要陆谔梅解决熟人的就医困难;我时常想起刘鼓川教我女儿绘画的认真,想起我、黄立新、朱宏三家共游欧洲的欢乐。

同学之谊是我宝贵的财富。

我的生活中家庭之情一直温暖着我。

我与他的恋爱可能是同学们一直关心的话题。事实上,这一切简单而平淡,自然而亲切。正如同学们回忆中谈到的,那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是很少交往的。我与他的交流仅源于初中阶段班干部之间的帮助,相互的好感与欣赏。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联系。各自考上大学后,如果没有高中同学的聚会,我们也许会擦肩而过。1981年的暑假,我本来安排到盐城阜宁父母家中过,但当时我祖父意外得病做手术,父母让我回海门看望。这次回海门又一次参加了他通知的同学聚会,接着他隔三差五给我送杂志(按殷艳文章的说法,那时文艺杂志可稀罕了),借我日本原装磁带单放机听歌(那时的磁带单放机是时髦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机子是他从刘鼓川那儿借来的),那年夏天苏小明“军港之夜”的优美旋律时常回响在我耳边,我们又找回了以前的好感与欣赏。我有些单纯,但对人品和能力比较重视;我有些自卑,但对尊重和幸福乐于接受。由于同窗多年相互十分了解,那年暑假,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女儿是我们三十年最大的收获。我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丈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对女儿的责任。我们在南京带孩子,没有任何人可以依托,一切困难必须自己解决。记得女儿小学时上奥数、奥语班,到老师家骑车要半个小时,开始我骑自行车带她,后来她渐渐长大了,实在带不动了,但丈夫一句“公车不能私用”,“打的”我又舍不得,使我只好把她送上公共汽车,自己骑车追着汽车在终点站接她。因女儿提前一年上学,理解力和自觉性都弱于其他同年级的优秀孩子,为了她能考上南外,我旁听了两年奥数、奥语课,并和她一起做题讨论。1999年,女儿终于如愿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2005年,女儿中学毕业后又被保送进了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年复一年,女儿长大了,还想着远走高飞,我也只能让她把希望留下。

家庭之情是我永远的寄托。

也许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片尾曲“自从有了你”中的一句歌词“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最能表达我的切身感受,我感谢命运把我从盐城送回海门生活和学习,才会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结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还送给了我一个优秀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