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动态 》  【专业成长】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谈之二---------在阅读中... 返回上一页

【专业成长】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谈之二---------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顾明芳王国芳)

发布时间:2013-04-16

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顾明芳  王国芳

教师的职业是与“书”打交道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趋紧张、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读书对许多教师尤其是我们高中教师而言,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但阅读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途径。我们试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时间、读书的策略以及读书的范围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书到用时方恨少”——辩证看待阅读的目的

白岩松将阅读分为有三种:工作性阅读、职业性阅读、为了“人的需要”的意义上而进行的阅读(读一些与工作、与时代、与生活无直接关联的书)。这三种阅读大致对应着阅读的三种目标:为了生存(第一种)、为了发展(第二种)和为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种如为获得内心的宁静等)。这三种目标都是“用”字的不同所指。

一般而言,对待读书的态度无非是三种:一是去功利化,二是太功利化,三是有功利目标但不急、不躁、能有目标有计划的阅读。纯粹的去功利化阅读我们不敢奢望。太功利化的阅读,其实质是对“用”的要求太急,太现实:最好一本书读了立即可用、即读即用、即读即效、立竿见影;甚至是期望读了二三天书,自己的教学水平会突飞猛进,境界大大提升……。这种太功利化的阅读也不足取。比较务实的态度是第三种: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是有计划、有选择、有安排的进行阅读。这个目标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显性的,也更有隐性的。

如你初上讲台,为提高你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能力的了解(这个比较现实、直接、短期的目标),那就去读一本中学教学法的著作,最好是原著。如美国人L.H.克拉克  I.S.斯塔尔合著的《中学教学法》(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很早,但有价值)就是一本很适合这个目标的选择。如果你从教已有一定的年月,为了提高自己中学政治教材的整体把握、驾驭能力(这个目标就比较长远和宏观),那么你仔细去阅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或许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如果你去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十大卷,6300多页)或者B·A·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那么你须明白它的“用”处是间接的、隐性的、而且须很长时间才会显现。

所以,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然后你才会有阅读的愿望,然后你才会去阅读并坚持下去。“喜欢”的问题是双向的:你喜欢书,书也会“喜欢”你。你不喜欢书,书又如何会来“喜欢”你呢?老师们,请喜欢书、阅读书吧,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少一些“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惆怅与遗憾。

二、“长恨此身非我有”——主动寻回阅读的时间

可怜的现代人,最缺的就是时间。我们要备课、上课、改作、出卷,要开会、反思,要打电话、上网、QQ聊天,还要逛街、购物、陪孩子做作业、陪老婆看电视、还有电脑……太忙了,我哪有时间进行阅读。其实,时间还是有的,就看你如何安排。如果我们一味地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确实很难给自己的生命留下阅读的时间。所以,唯一的办法是做减法,寻回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

第一种办法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阅读的时间安排是“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今天我们同样可以为自己按排很多的阅读时间:外出开会的时候、候车乘车的时候、睡前的间隙,都可成为我们阅读的时间。就如睡前,在枕边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既培养了孩子的读书习惯,也充实了自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二种办法是充分利用好相对集中的时间,如周末、假期或外出旅行时,有计划的读一点。不用多,一个假期,能够读一本完整的经典,足矣,多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种方法是放弃一些其他的生活内容,把时间留给阅读。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你可以陪朋友去喝茶,但也可选择在家里读书,那么你阅读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与朋友喝茶”。阅读一小时,你的所“得”可能远远比别人看电视、上网两小时要多得多呢。只要善于放弃、勇于放弃,阅读的时间其实并不是问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工作上的……。

三、“好书不厌百回读”——正确运用阅读的策略

阅读是可以很随意的、很诗性的。一本周国平的随笔,一本梁实秋的散文,你可以信手拈来,随便翻、泛泛读,读完即了事。一般人的阅读大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但这种阅读绝不是一个政治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阅读应该是一种能力,是提升专业智慧的一种修炼。我们结合自已的阅读感受,就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的阅读策略作一些介绍。

一是“点读”。“点读”即即碰到具体问题时,立即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如哲学教学中的辩证的否定这个概念难度很高,教师自己可能需要去查阅相关的哲学原著才可能把这个概念讲通讲清讲透讲好。这种阅读,一般时间不长,但对中学教师的积累和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也比较容易操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养成“点读”的习惯。

二是“精读”。“精读”需要时间的保证,故从某个角度看,“精读”即慢读。象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孔子的《论语》等书籍,只能而且必须是慢慢读。一本《论语》可以读三个月,一本《哲学史讲演录》则可能读一年也不能完成。所谓政治教师的专业阅读,主要是指这一类。“精读”的另一层意思是精致地读,要精研细读,边读边思边记,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思考、想法等等在书的空白处作眉批、旁注,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阅读的收获会更大,对自己的积累和成长也更有利。

三是“复读”。所谓“复读”,即教师要养成对好书反复阅读的习惯。凡是好书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一位教师,必须有一本或者几本自己反复阅读、屡读不厌、越读越想读,且读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感受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书。如果我们老师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好书,我们在这儿给你推荐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那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收获、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好书,你不妨就从此书开始“复读”吧。

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合理确定阅读的范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一建议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确定合理的阅读范围。在印刷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书籍杂志可谓普天盖地,更需要我们合理确定自己的阅读范围。这儿,我们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分三个层次对政治教师的阅读范围谈一些想法。

第一个层次:读原著——显高度,固底气

读原著就是读老子、读庄子,读马克思、读黑格尔、读康德,读冯友兰、读李泽厚……。为什么要读原著,理由只有一个,取法乎上,增加底气,提升理论高度。读了原著,你会明白什么叫思想,什么是阅读的困难,例如读黑格尔的《小逻辑》,也许你看了两天还看不完10页;看了后三句就忘了前二句,看了后二页又忘记了前三页。那已不是读书,而是啃书。一年两年下来,你能啃完一本三百多页的小逻辑,就很了不起了。这个“啃”的过程非常痛苦,甚至“啃”完以后还一片茫然。但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再读另外的书时,竟变得如此简单。其实,不是另外的书变简单了,而是你的功力深厚了、眼力提高了。只有读原著,你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读原著,你才能心游大荒,神骛八极;只有读原著,你才能一目十行,你才能走得比别人更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选择力,避免迷信和盲从。

第二个层次:读政策——明方向,添情感

读政策,指的是对党的路线、方针与重大时政的阅读,如十七大报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胡锦涛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讲话等。读政策是由中学政治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是政治教师的特殊阅读任务。读政策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思想的把握,理解教材与国家政策方向的内在联系。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如《经济生活》中的“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不少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市场经济一塌糊涂(拼命在讲缺点),所用的情景往往是反面的案例,而忘记了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市场经济的优点,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忘了这节课真正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放弃计划经济道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胡锦涛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讲话中对这条路的评价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幸福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所以,如果只顾教材,不读政策,尤其是不领会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走向”,往往会把把教材的思想“读歪”。只有读透了政策,我们的教学的定位才会更准确,更清晰。读懂、读透政策,能更好地贯彻政治学科教学的生活逻辑,最枯燥的理论也能焕发出生活的气息和活力;政治课在学生眼中会变得更亲切,更可亲;政治课才能从“天上”重新回到“人间”。

第三个层次:读闲书——拓宽度,养胸襟

闲书,指的是教育和学科之外的一类书,范围较广,可以读李白也可以读苏轼;可以是《水煮三国》,也可以是爱因斯坦和霍金……。当然,闲书其实并不“闲”。如果我们选择得当、阅读到位,阅读闲书能有效拓宽视野,涵养胸襟,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闲书读多了,你的课堂就会发生变化。如你在哲学课上讲意识对生理的调节作用时,能恰到好处地引用李太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政治课就多了一点人文的气息,多了一些生命的关怀,学生可能也不会打瞌睡了。再如在讲《文化生活》中汉字独特的文化内涵时,你如果熟读《说文解字》,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些汉字的解法,效果会非常理想,以“好”字为例:好字的篆书写法是左边一个弯腰抱着孩子的妈妈,右边是一个小孩子,作“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哺乳”解——这是如何“美好”的一个情景啊!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的同时,亦沐浴了母爱的光辉。这样的“闲”书读得多了,你的政治课才能“活”起来,“灵”起来,“动”起来,你的政治课才能多一些熏陶,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亲切,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共情,少一些教条。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读闲书至少有三点好处:第一、滋润课堂,让政治课充满人文气息;第二、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书香的魅力;第三、丰富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幸福。

苏东坡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们教师而言,阅读可谓是“其耕耘也苦,其收获也丰”。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这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