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科技辅导整合研究 返回上一页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科技辅导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1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科技辅导整合研究

    吴钧烽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上多个国家开始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教育内容应该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需要而进行设置。作为新课改过程中的新兴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不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物,也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产物,它不是以前的劳技课,只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做一把小铁锤看谁做的更好;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养成,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21世纪是个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课堂上积极利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各项技术的兴趣,课后让学生参加发明创造、电子比赛、航模比赛、机器人比赛、科技知识比赛等等,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于实践,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和科技课外辅导相结合,已经成为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和科技课外辅导相结合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和科技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认识工具和应用工具,它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提高能力和发挥价值带来了新的实现方式,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相关的技术。其实,这些技术不仅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同时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这就是科技辅导作用。发挥课外科技辅导作用,必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也能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科技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从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技术课程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理论太多,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动手和动脑能力不足,如果现在的学生不改变 “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式,不注重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学习、工作的需要。而引导学生参加电子比赛、航模比赛、机器人比赛、科技知识比赛等课外活动,积极发挥科技辅导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手段。

三、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科技辅导整合的措施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科技辅导整合的意义,已经从多个角度反复论述了。但是如何进行整合?采取怎样的措施最有意义?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梳理。

1、促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其融合到通用技术课程中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比如以通用技术课程《技术试验》为例,教师可以先上网查询资料,找寻形式多样的技术试验视频或图片,可以以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神舟飞船发射”视频为入手点,激发学生兴趣,再以日常生活中的修补轮胎作为动手环节,激励他们勇于动手实践,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技术试验的方法,从而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通过科技辅导,检验学生的课堂知识

根据前文分析得知,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选题、设计、制作、试验和改进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立足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一门课程。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局限在课堂之上,还要在课外巩固、检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科学技术活动,如机器人比赛,让学生分组,鼓励他们结合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彼此合作,设计出适用的机器人。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于实践,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四、结束语

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和科技课外辅导相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师群体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是教师也必须牢记,通用技术课堂上科技辅导虽然能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辅助作用,它的目的只能是辅导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这是由教学规律所决定的,教师切记不可为了省事,让科技辅导主宰课堂教学;课外可以将通用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科技活动中,既是对课堂上知识的巩固,又是一次加深理解、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发表于《吉林教育》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