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研会 》  徐 彬:备课中的备学情 返回上一页

徐 彬:备课中的备学情

发布时间:2012-09-20

备课中的备学情

徐彬

备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用具等等。虽然有这多方面的要求,可平时的备课往往只关注备教材这一环节:熟悉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设置问题探究,突破重难点。对其他的环节,关注、重视的不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对学情掌握、分析的不够。平时和同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常常感慨:现在的学生不会看书,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差,答案在书本上翻书都找不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溯源到初中阶段。现在的初中历史课教学方法比较特别,课上老师对教材内容一带而过,课后出份读背提纲,把课本上一些过渡性、铺垫性的话语删除,只留下精要内容,让学生反复背诵。因为删繁去简,学生对书本上的重难点知识都很清楚,考试效果也很不错。但这样做也带来严重恶果:学生对历史为什么这样发展变化一无所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知识没文化”,变成了背书机器。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改变,由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型向理解、分析型转变,高中三维教学目标中包含理解、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相对而言,这些目标弱化了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察,更加看着他们的感悟、体会能力。但长期以来他们的接受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思维模式都习惯于听老师命令然后埋头苦做,几乎没有接受过探究这样过程性的训练,普遍缺乏独立思想、自由意志,显然这样的认知水平与高中的学习要求有着明显的差距。

针对高一新生这样的认知水准,现阶段首先须进行补差工作,把本该初中学的内容高中来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过程重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学会思考,对人对事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从而实现能力上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