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研会 》  李 鹏:一个月的老师 返回上一页

李 鹏:一个月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2-09-20

一个月的老师

生物组   

26号晚上重新又坐在弘文楼二楼的会议室里,和一个多月前培训时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那时对教学充满了幻想和期待,现在一个月了,有了更多的感触。

任何事情实际都要比预先想象难得多,而迈出去的第一步就更难。在准备第一节课的时候,总觉得无从下手。当时就是想给学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让他们感到这么课与其他的科目完全不同的。所以准备了很多的内容,多数都是与本节课无关的,主要在于调动兴趣。后来听了备课组长宋老师的一节课,才茅塞顿开。其实不必去准备太多浮华的东西,最真实的自己才最好,不但要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对老师有一种好的感觉。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并且我也是真的喜欢和那些孩子在一起我似乎可以不去思考过多的烦恼。即使我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上了一节课后,我就认为一切就都会好起来。但他们也有让人生气的时候,比如默写的效果不好,有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我也要找自己的原因,也在尝试与学生多交流,但还没有找到一种自认为是有效可行的方式。

来到江苏,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小学科的地位,那天在弘文楼开会时也有人提到这个问题。这是由高考决定的,我也并不是在埋怨什么,也不必去讨论这种高考制度是好还是坏,能做的就是适应,守好自己的一块阵地。生物学和生活的联系紧密,又牵涉到化学和医学的内容,与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关联,所以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在高考的压力面前,学生必须先要完成繁多的数理化和英语作业,才有时间和心思去看一看生物书、思考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的阵地就是课堂——每周仅有的珍贵的两节课。不期望他们在课下用多少时间去学习生物,也没有必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大部分的知识,这就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每个学生在整节课上都能够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就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一开始我上课并没有用课件,多数时候是在口述。但听了别的老师的课之后,发现用课件上课不仅能节省很多时间、扩大课堂容量,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课本中没有但却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能将抽象的概念简化,易于理解。所以我在接下来至今的几节课中,课件用的比较多。但是多媒体上课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课件上的文字变多了,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就难分清哪是最重要的内容,而完全把课件中的东西记下来又是不可能的。老师就要多进行提炼总结,尤其是加上部分板书,不能完全将课件代替板书。还有,多媒体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过多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不能集中在课堂,他们的思想可能还停留在刚刚放过的几张有趣的幻灯片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

江美新老师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付出的爱,学生都能感受的到。我们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不多,一周只两节课,加上一个晚自习的看班。以前总以为学生不会把我们这种小学科的老师放在眼里,或者是上过课就把我忘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次,讲一个习题,因为很有代表性,所以怕学生不懂,就问了一句是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时一个学生起哄似的说不明白。下课后,我专门找到这个学生讲那个习题,直到他懂为止。之后,发现这个学生的表现明显比以前好多了。国庆节放假的时候,也有学生愿意和我交流。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真切的对自己的评价,哪怕是批评,也是很高兴的。

这就是我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对教学的一点很浅显的想法,有些杂乱,且文笔拙劣,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