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世勇报道:
6月16日,应我校党委书记、校长石鑫的邀请,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上世纪70年代我校英语教师左飚先生莅临我校作学术和励志讲座。
当晚,左教授在尚雅楼为我校(集团)全体教职员工作了以“教海驾舟:教学纵横谈”为题的学术讲座。
在开场白中,左教授情绪激动地表达了对海中的深厚情感,他说,尽管自己只曾在海中工作过一年,但论对自己的影响,海中丝毫不亚于自己的高中母校。是海中给了他人生起飞的平台。“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能够再次踏上海中这片神圣的土地,他说业已73岁的自己内心有难以言表的激动。
讲座中,左教授着重阐述了师德与育人、教学与艺术两大层面的见解。
在师德与育人方面,他说,师德的核心是爱,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科、爱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之爱应是高层次的理智之爱,应严而不厉、慈而不纵,教师尤其应把后进生作为自己献出爱心的主要对象,应力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德有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
在教学与艺术方面,左教授分别从教学是交际、教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教学是自我完善、教学是教书育人交融的活动几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谈了自己的研究发现与见解。他对礼貌、诚信、平等、相容、激励、教师的权威、期望的神力、教学的模式、组织的艺术、语言的艺术等等主题词的解读独到而生动,激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赢得了令人羡慕的热烈掌声。
讲座时,左教授深情朗诵当年在海中工作时自创诗歌《我想再站三百年》,他那惊人记忆力、充沛的感情、艺术的演绎,使尚雅楼内的掌声经久不息。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石鑫亲自主持了本场报告,他深情赞美了左教授为我们所带来的震撼和启迪。石校长指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成功,又为什么会有困惑,左教授给了我们答案,让我们对过去的教育现象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石校长强调,左教授的学术造诣、演讲水平、对海中的深情、对学习的崇尚等等,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天下午,左教授还先行给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作了一场题为“读书与成才”的励志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为报告的精彩,更为海中深厚的历史底蕴、走出的杰出校友而赞叹不已,表示要传承老一辈海中人精神,续写新一代海中人的传奇。
附:
左飚教授简介
1972年在海门中学担任英语教师,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特聘学术顾问、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曾任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应邀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同声翻译教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及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发表多部专著及辞书,并在英、美等国以及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涉及语言学、文学、翻译、词典编撰及教学等领域。曾在澳洲昆士兰国会大厦举办的“海外华人论坛”做有关儒学的主题报告,曾为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期中国市长班讲课。1994年参加全国教师电视演讲大赛,获一等奖,2006年担任第三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赛评委并作冠亚军决赛点评。曾应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侨大学等50余所高校及宝钢、神华、振华等大型企业讲学。获得上海市级和国家级奖励及荣誉称号主要有:上海市高校教书育人一等奖、香港招商基金会优秀教师一等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教精英、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等,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终身成就奖”。1999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Outstanding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